鸿篇巨制的山西壁画气势磅礴,以庞大的规模震撼人心

  姓名      发布日期:2024-03-27 IP属地 甘肃
核心提示:说到山西壁画,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运城永乐宫著名的《朝元图》,上千平方米的满墙彩绘,令人感觉气势磅礴。多数山西寺观壁画以佛教和道教内容为主题,往往是鸿篇巨制,以庞大的规模震撼人心。殊不知,除了神仙菩萨,其实山西的民间画师们早已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艺术想象留在了

说到山西壁画,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运城永乐宫著名的《朝元图》,上千平方米的满墙彩绘,令人感觉气势磅礴。多数山西寺观壁画以佛教和道教内容为主题,往往是鸿篇巨制,以庞大的规模震撼人心。殊不知,除了神仙菩萨,其实山西的民间画师们早已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艺术想象留在了千百年的砖墙上,为我们展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生动印迹。


运城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局部)

01 后宫厨娘:食物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中国古人的艺术作品中与食物相关的记录和描述可谓无处不在,山西壁画中也有大量体现,并多与后宫厨娘、侍女等同时出现。


洪洞水神庙壁画·尚宝图(赏宝图)

洪洞水神庙的《尚宝图》(又称《赏宝图》),表现了水神明应王王宫内膳食房的场景,在图上不仅可以看到典型的古代侍女服饰,还有丰富的细节。例如桌案上摆放着灵芝、寿桃、宝瓶、铜鼎等奇珍异宝,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桌下的木斗里堆着的青色水果,以及用来冰镇和保鲜用的白色冰块——是的,你没看错,这个木斗就相当于现代的冰箱了。这幅画绘制于近700年前,表明当时的古人已会用冰块来储藏食物,也显示了百姓想象中宫廷生活的富贵奢华——“冰箱”在那个年代的确是一个奢侈品。


洪洞水神庙壁画·尚食图(赏食图)

而洪洞水神庙的另一幅壁画《尚食图》(又称《赏食图》),同样事无巨细地刻画了后宫传膳的场景——史载“典膳、掌膳各四人,掌调和御食,温、凉、寒、热,以时供进则尝之”,在画中亦可见一斑——左上的女官在用手背感受碗的温度,边上另一位女官右手持箸伸到一个小钵内准备“进膳先尝”(她是在试毒不是在捣蒜),其他人有的端着水果和饽饽,有的端着红托青茶盏,有的端着温酒壶,有的拿着一把大扇子,还有的蹲在一角烧着热水。桌上的各种食器一应俱全,从食盒、陶罐到瓷器,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后宫的厨房。有学者提出,其实《尚食图》和《尚宝图》应为同一幅图,虽然画面重点不一样,但都表现了食物准备在后宫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绛稷益庙壁画中捧酒壶与端着食盒的宫女


新绛稷益庙壁画·后厨宫女烧水图

类似的后宫备食题材在山西其他寺观壁画中也多有所见,例如以农耕牧林为主题的新绛稷益庙壁画中,也有类似题材的画面,只不过和元代的水神庙壁画相比,到了明代无论是食器的精美程度、食物的丰富程度,还是烧水的便捷程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是壁画记录时代的一种体现。


霍州娲皇庙壁画·后宫厨娘宰鸡图

霍州娲皇庙的壁画有一部分描绘了后宫准备膳食的场景,可谓栩栩如生。在《后宫厨娘宰鸡图》中,被按在案板上的鸡、盛在盆里的猪头,以及紫色的大圆茄子、节节分明的莲藕,都被写实地描绘了出来,甚至连中式菜刀的样式和宰杀时的细节,都被画师以极为细致的笔法勾勒出来,令人不得不佩服。


霍州娲皇庙壁画·后宫厨娘备供图

这幅《后宫厨娘备供图》也是食物细节刻画的典型代表,厨娘手中的糕点从造型到装饰,与今日现代人喜欢的的甜点不能说是一模一样,但至少是高度一致。桌上的白菜、碗碟、面盆等,也是十分写实的存在。

02 余音绕梁:乐器

“金、贝、丝、竹、匏、革、牙、角”作为唐代以后我国古代传统乐器的八大门类,在全国各地的历代壁画中均有表现,例如敦煌第112窟《观无量寿经变图》中就有大量写实的乐器描绘,吹拉弹唱一应俱全,山西壁画中也不乏描绘古代“音乐会”的场景。


汾阳太符观壁画局部


汾阳太符观壁画局部

汾阳太符观圣母殿的壁画描绘了工匠想象中圣母宫的生活,其中就有女乐师分别持弦琴、拍板、笙、笛、琵琶等乐器演奏乐曲,不仅整体形象栩栩如生,就连演奏的手指细节也被认真地描绘了,俨然一个小型乐团。


新绛稷益庙壁画·奏乐图(局部)

新绛稷益庙壁画中的祭祀礼仪奏乐图中,遵从上古雅乐的形制,能看到各种乐器。这幅《奏乐图》右上部分挂在华丽鼓架上的是应鼓,属于明代乐队中常用的鼓。鼓的左边是古琴,从画面上看为六弦琴。再左边就是笙,属于经典的匏类乐器。笙边上那个方方的小箱子,名叫“柷”(zhù)。柷的中间有个木柄,可以敲击发声,表示乐曲演奏要开始了。与之相对的乐队左边(下图),琴的对面是瑟,为十二弦中等级别的和声乐器。瑟右边那个小老虎一样玩意儿叫作“敔”(yǔ),卧虎状木器的背部有27道齿沟,用于发声。敔同柷相对而放,作用也刚好相反——乐师正拿着刷子敲打齿沟部位演奏敔,表示乐曲进入尾声,即将结束。


新绛稷益庙壁画·奏乐图(局部)

03 街头巷尾:日常

山西壁画素有“南有永乐宫,北有岩山寺”之称,繁峙岩山寺宋金时期的壁画事无巨细地描绘了老百姓的日常,被誉为“壁画中的《清明上河图》”。事实上,来自民间的画师始终关注着身边老百姓的生活,街头巷尾的市井是山西壁画的重要主题之一。


繁峙岩山寺壁画·酒楼市井图(局部)

繁峙岩山寺文殊殿西壁上的《酒楼市井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王宫外市集繁荣的景象,让我们得以一窥宋金时期的社会生活原貌,这幅热闹的酒楼场景便是例证。画面中,几名客人围坐于方桌,一边饮酒一边听着说唱。对面梳着高髻的女子,双手执杖敲击板鼓,似在演唱,旁边还有一名男子侧身拍板伴奏。而一名客人正倚着栏杆,专心致志地看着他们的表演。


繁峙岩山寺壁画·酒楼市井图(局部)

酒楼外的场景同样丰富多彩,其中一隅记录了两个有趣的人物。

一个是算命的盲人老先生。他的腰间挂着一个卦盘,手里拿着拐杖,前面还有一个小孩搀扶着为他引路。值得一提的是,能把这样的人物放在壁画中绝非偶然,画家在壁画中留下的都是当时“市面上”的典型人物。占卜卖卦在那时还是一份高收入工作——《夷坚志》中记载“族祖家日以三十钱顾之舂谷”——即每天能有30钱左右的收入,相当于普通小工收入的三倍,确实不菲。

另一个头上顶着罐子的商贩更加厉害。他头裹方巾,头上顶着食罐,食罐上还有案板和食物,案板上甚至还有一把刀。商贩的右手还拿着一把扇子,左手夹着一张折叠桌,简直如杂耍艺人般穿梭于市集,出众的平衡能力令人叹服。画师能描绘出这样复杂的技能使用场景,说明这类靠平衡搬运东西的人在宋代是非常普遍的,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出色的智慧和身体素质。


洪洞水神庙壁画·捶丸图

捶丸是一项在元代十分流行的体育运动,一般认为捶丸是吸收了蹴鞠、马球、步打球等各种古代球类运动的精华演化而来的。洪洞水神庙中就有这么一幅《捶丸图》(又称《打球图》),是反映古代体育运动的经典图像。《捶丸图》中,两位身着红袍的官员分列画面两侧,一人作欲击球状,另一人蹲在洞口旁作观看状,手中还拿着一根和今天高尔夫球杆如出一辙的击球杆。边上还有两名同样持着击球杆的少年,一人指挥一人观看,好似如今高尔夫球场上的球童。并且他们打球的环境是云雾缭绕的青山绿水间,也与今人喜欢亲近自然、在自然中运动类似。几百年前的古人打高尔夫球的场景,就这样艺术化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洪洞水神庙壁画·对弈图

洪洞水神庙壁画中的《对弈图》(又称《下棋图》)则描绘了两位官员对弈的场景。他俩在群山流水之间相对席地而坐,下的似围棋又似象棋,左边的官员似右手刚拿起棋子,举棋未定,右边的官员盘着一条腿,紧张地等待着对手落子。周围侍者有的持扇,有的捧酒,无一不聚精会神地盯着棋局。画面中,每个人的表情都十分认真,对局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洪洞水神庙壁画·卖鱼图

洪洞水神庙的壁画中,还有一幅描绘渔夫卖鱼的画面——管事的拿着秤称着三条大鱼,渔夫手里提着两条小鱼,腰上挎着大鱼钩,身后放着鱼篓和鱼竿。从画面人物的衣着、头冠、腰带、鞋子,我们能看出当时不同阶层的人的状态,甚至连劳动人民小腿的肌肉细节,也被画了出来,不得不让人感叹当时画师观察之细致入微。此外,在这幅图上,我们也能看到古代冰箱的身影。为何打球、下棋、卖鱼会同时出现在一座水神庙的壁画中?洪洞水神庙这三幅反映当时生活场景的壁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埋了一个彩蛋”。原来,我们的老祖宗们也喜欢玩“谐音梗”:打球要的是“求”,下棋要的是“祈”,卖鱼要的是“雨”。这是古代山西劳动人民立水神庙最朴素的中心思想的体现——祈愿下雨,盼望风调雨顺。

04 模拟城市:“百工”

“百工”崇拜是中国特有的民间信仰,在山西壁画中以广灵水神庙(水神堂)壁画《百工图》为典型代表,它如同现在的电子游戏《模拟城市》般,用细腻的工笔描绘出了当时各行各业的工作场景与社会生活。“百工”壁画既是古代社会场景的客观记录,也是古人传承中华传统文明的目的体现。


百工图·问诊熬药图

这幅壁画真实再现了古代医生看病的场景。一名瘦骨嶙峋的老妪侧卧在床上,边上的医官似拿着她刚喝完的药,欲为她把脉复诊。屋外的医官副手正与家属低声交流,手里拿着的可能是家属支付的诊费。边上的侍童扇着炉子,耐心地煎着药,不时往屋里看去。从古至今,医生这一古老而受人尊重的职业,往往也是画师们定格的对象。


百工图·香铺打泥制香图

无论是在古代宫廷还是民间,香的使用极为广泛,再加上山西历来寺庙众多,因此香的生产是山西地区一项重要的工业内容。在这幅记录香铺生产的壁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香的生产流程。从右上方两人捶打大池中的香泥开始,到中间上方一人压制香泥,再到右下方两人用香泥盘香、切香、摆香,然后交给中间下方一人晒香,最后到左上方老者包装成品香并入库,整个香的工业流水生产过程就这样具象地留在了壁画中。


百工图·理发铺洗发理发图

“Tony老师”(理发师)这么重要的行业代表,《百工图》自然也不会落下。在这幅记录古代理发店的壁画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顾客正在经历和现在一样的理发环节——从热水洗头、洗面开始,到躺在理发椅上理发、修面,似乎与现在相比,仅仅缺了一个门口旋转的红白蓝色理发灯。并且理发店的生意还算不错,外面甚至站着两个排队的人,可能古代人剃个头也是需要个把时辰的。


百工图·砖瓦工制坯烧窑图

砖瓦是古代建筑重要的基础建材,因此制作砖瓦也是一项需求广泛的职业。在这幅图上,除了反映当时制砖瓦的三个环节,还有许多细节值得留意。首先是右下方的和泥工,由于调配水土需要大量用水,故和泥的场所离水井比较近,这样可以缩短工人挑水的距离。其次是左下方的制砖坯工,他在用一行四个的模具压制坯泥后,再使用手边的小工具取出砖坯,晾在地上晒干。休息之余他还要看下成品的质量,以确定工艺流程符合要求。最后是中间的造瓦坯工,他将瓦泥包在转盘上的圆筒模具外,利用旋转拉坯,使瓦坯厚薄均匀。依靠模具上的四条凸起的木棱,瓦坯晒干后会自然分裂成四块瓦片,方便入窑烧制。画面左上方也描绘了一座典型的斗拱式砖瓦土窑。对细节的仔细描绘,是《百工图》的一大特色,它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古代技艺的过人之处。

05 番外:“吃瓜群众”

古代画师也是富有生活情趣的,他们在紧张的正式工作任务之余,也常常在一些不那么显眼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小趣味,绘制几个神态各异的“吃瓜群众”。这些“吃瓜群众”身处“画中画”,看热闹不嫌事大,似乎在代我们观察着壁画内发生的种种故事,为我们打破了第四面墙。除了新绛稷益庙《朝圣图》中著名的“吃瓜六人组”,更多的“吃瓜群众”隐藏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相信看到他们,作为观众的我们也会会心一笑,这可能也是画师们最希望看到的吧。


新绛稷益庙壁画·朝圣图(局部)


新绛稷益庙壁画·朝圣图(局部)


寿阳关帝庙壁画·悯冤除豪之室内看客图


盂县诸龙庙壁画·妇女倚门观雨图


盂县诸龙庙壁画·老妇开窗观望祭龙队伍图


泽州玉皇庙壁画·二男子观街景图


泽州玉皇庙壁画·二青年男子观星帝巡游图


泽州玉皇庙壁画·妇女掀门帘观望图

說明|本文为诗意生活美学编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谢原作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  积分规则  |  不受限制发布信息  |  会员免费升级VIP暂停  |  九爱邦建材网B2B  |  九爱邦为您服务  |  新闻报道  |  网站板块介绍  |  网站服务目标  |  联系方式  |  服务特色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